我院首例“心脏内除颤器(ICD)”植入术成功实施

发布时间:2023-07-24  访问人数:1079  字号: T T

分享到:

  “真的太感谢你们了!”7月19日上午,一位即将康复出院的患者家属,站在心血管科一病区护士站前,双手合十,情真意切地对医护人员说“谢谢一中医院的心血管科的医护人员,是你们给了我老伴第二次生命!我们全家除了感谢还是感谢!……”一席朴实的话语,透露出的是满满的感激和发自肺腑的赞叹。

  到底是什么事情让这位老人如此动容?说起来,背后还真有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原来,他老伴已经70多岁,一周前开始,浑身上下很不舒服,没有力气,打不起精神,整天昏昏沉沉,眩晕,还有胸闷心慌,稍微走动几步就受不了,呼吸也不顺畅,两个小腿肿得比较厉害。由于患者有十多年的糖尿病史,以为就是老毛病的影响,患者及家属都没在意。

  两天后的一个早晨,天刚蒙蒙亮,老人还在睡梦之中,突然“扑咚”一声将他惊醒,他一碌骨从床上爬起来,眼前一幕让他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老伴重重地摔倒在地板上了,四肢抽搐,口吐白色泡沫,大小便失禁,喊她拍打她都没有反应,幸好当地县人民医院120 急救人员及时赶到现场进行救治,经电击除颤、心肺复苏后,病人苏醒过来。

  因病情十分凶险,家属也非常担忧。很快,患者被转至市第一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一病区CCU病房。起初,病情并未得到控制,患者仍反复晕厥、抽搐,不断发作“阿-斯综合征”,不断发生心脏电风暴。在大内科主任、心血管科主任杨模国的带领下,科室医护团队做了各项应急抢救的方案和措施,通过体外电击除颤及药物治疗,让患者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心内 手术.jpg

心电图显示,病人频发室速室颤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患者频繁室速室颤的发生?经过冠状动脉造影、心脏彩超、电解质、NT  pro-BNP 、cTnI等检查,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认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衰竭,心脏扩大,是引起室速室颤电风暴,进而晕厥、抽搐,导致“阿-斯综合征”的根本原因。

  问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在植入“心脏内除颤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基础上,优化药物治疗。杨模国带领心血管团队的电生理专家,针对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在谨慎评估之后,制定了以上手术方案。

  7月15 日,由杨模国主任亲自主刀,为患者实施了我院第一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手术,手术相当成功。目前,患者感觉良好,即将痊愈出院,回归正常生活。

心内手术中.png

杨模国主任与高志辉医生正在为患者进行手术

图片 6.png

术后,患者心电起搏正常

  杨模国介绍,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是心室颤动,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立即对心脏进行除颤,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的发病人数高达54.4万人,大约每一分钟,就会有一个人因心源性猝死而倒下,但救治成功率远不足1%,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目前临床上预防心脏骤停的唯一有效手段,是心脏节律管理领域技术门槛最高、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有源植入医疗器械之一。

  ICD是治疗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个多功能、多程控参数的电子装置,具有支持性起搏和抗心动过速起搏,低能量心律转复和高能量除颤等作用,可明显减少猝死发生率,挽救患者生命,有“移动的救命仪”之称,尤其对于药物不能控制的恶性心律失常,这项技术必不可少。ICD植入技术的开展及广泛应用,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可有效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挽救垂危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微信扫码挂号

微信扫码挂号

支付宝扫码挂号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