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1-06-07 访问人数:1721 字号: T T

在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的新冠疫苗接种点,有这么一群可爱的人:她们披上白战袍,戴上蓝帽和口罩,与时间抢跑,默默克服工作时间长、强度大、任务艰巨等困难,高效完成着新冠疫苗接种任务。
6月3日,记者来到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新冠疫苗接种点,现场直击她们“连轴转”的工作常态。
当天上午8时许,大风大雨的天气并没有影响市民接种的热情,记者来到疫苗接种点看到,前来接种的市民已经排起了长队。
6月3日8时许,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新冠疫苗接种点已排起长队。
“请大家排好队,排好队”、“单子要找医生签名,医生在那边”、“去2号电脑登记,2号电脑”……
人群里传出护士胡海霞的声音,此时的她正戴着便携扩音器,指引着市民有序进行疫苗接种。每天,医院完成疫苗接种成百上千人次,也就是说,同样的话她和她的同事们每天都要说几百上千遍。
胡海霞正指引市民有序进行疫苗接种。
胡海霞是该院疫苗接种点的医护人员之一,也是医院本部疫苗接种点的专干。虽说是专干,可细说起来,她的工作繁杂无比:护士接种时遇到问题,要赶过去;接种前接种者有不舒服的状况但又描述不清楚,要赶过去;接种后,接种者有不适,要赶过去。“反正事无巨细,哪里需要我,我都会第一时间赶过去。”胡海霞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
自今年1月15日,医院向公众开放新冠疫苗接种以来,胡海霞便开启了常态化加班模式。截至目前,她累计加班43次。“虽然加班很累,但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接种了疫苗,更多的是兴奋,这将成为我人生中难忘的经历。”谈及加班,胡海霞笑着回应。
胡海霞给健康筛查处的护士解释疑问。
医院新冠疫苗接种团队的医护人员,除了在医院本部进行接种外,还经常前往企业、学校、工厂等地,为他们提供上门接种服务。
当天上午11时30分许,在常德卷烟厂新厂的新冠疫苗接种点,记者见到了正在为接种者进行健康筛查的刘艳琼。
“有没有高血压?有没有过敏史?表上的信息都填好了吗?”30年护龄的刘艳琼,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些经验也成为了她的“工作指南”。
一位胖胖的员工前来接种,当被刘艳琼问及是否有“高血压时”,对方予以否定回答。但经验丰富的刘艳琼还是为其量了血压,结果显示收缩压为185毫米汞柱,不宜接种,被刘艳琼劝回。
连续多天工作下来,刘艳琼自我调侃:“以前晚上睡觉要吃安眠药,这段时间回家倒头就睡,几多好!”
刘艳琼在为接种者进行健康筛查。
记者在现场看到,企业员工填好疫苗接种知情书后,就可以排队进行疫苗接种了。作为流动接种服务队的带队人,吴亚平需要提前统筹调度一系列前期工作:按照层次放置疫苗、确认疫苗存放处的温度等等。
接种开始,吴亚平还需要把控现场的接种节奏,既要负责接种队的整体工作,又要随时充当“替补队员”。排队等待的群众多,她维持秩序,做健康科普;群众有情绪,她耐心安抚解答。接受采访的短短十几分钟内,她接到了4个电话,“我一天要接近200个电话。”她说,这段时间嗓子哑是常态。
吴亚平(右)向流动接种服务队的护士交代注意事项。
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开展以来,吴亚平曾连续工作12天没休息。辛苦之余,她感受更多是队员们带来的感动。
00后的易天、99年的张颖虽然年纪不大,但工作起来十分“给力”;88年的田芬,因为长时间的接种,手上都起了厚厚的茧……
“我们的团队真的很好,很团结,很有干劲。”吴亚平介绍,长时间高强度的疫苗接种工作让队员们腰酸背痛、胳膊酸胀、声音嘶哑。即便这样,医护人员的精神风貌依旧饱满,干劲十足,她们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新冠疫苗流动接种服务队
据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预防保健科科长胡朝霞介绍,医院新冠疫苗接种团队共有72名医护人员,主要负责疫苗供应的衔接、对受种者健康评估、信息录入、接种、观察等工作。截至目前,该团队累计接种4.7万人次,单日最高接种量达4100人次。
“接下来,将按照新冠疫苗接种指挥中心的指示,集中开展第二针剂的接种。医院公众号也将开通预约挂号平台,进行分时段挂号预约。对于不方便使用公众号预约的人群,也可前往医院进行现场预约接种。”对于下一步工作计划,胡朝霞这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