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5-10-28 访问人数:1079 字号: T T

市第一中医医院外三科心胸乳腺泌尿病区在院庆60周年之际迎来了它的第一个10年。
十年发展不寻常。十年发展,描述的不只是一个从无到有,从“0”到“8000”数字上升定律,更承载了医者勇解病患疾苦、敢攀医学之高峰的职业精神。这种精神,像引路的航标,指引着外三科医护人员在痴心追梦、上下求索的征途中健步如飞。
走在医学发展的前沿
11月下旬,外三科主任章光明初步统计了今年科室的就诊人数:年门诊量达7000多人次,住院人次达1300多人次,手术700多台次。这个数字是心胸乳腺外科创办当年的7倍。
是什么力量促使一个科室从无到有、从心胸乳腺外科发展到现在集心胸、乳腺、泌尿于一体的综合性病区,医护人员从最初不足10人发展到现在的20余人,就诊患者实现连年增长,时刻走在医学发展的前沿也许是十年发展背后的有力支撑。
2003年1月,以张宏伟、章光明为代表的心胸乳腺专家调入市第一中医医院,筹建该院心胸外科,建立全市第一个乳腺外科。医技超群的专家团队,加上高端进口的先进设备,一个高标准的心胸乳腺外科于当年9月“开张营业”。在心胸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当年心胸乳腺外科年门诊量就达到了1000多人次、住院500多人次,并陆续开展了心脏、肺癌、食管癌、乳腺癌等疑难病症的手术,心胸乳腺外科一炮打响。
医学没有止境,作为医护人员,惟有不断地学习,引进新的医疗技术,才能最大程度地挽救在生死线上挣扎的生命,才能减轻病患的痛苦。一直以来,外三科注重新的医疗技术和高端医疗设备的引进,不断在医疗的前沿探索。在被视为生命禁区的心胸专科方面,他们先后开展了微创开胸手术,电视胸腔镜手术,常温不停跳心脏直观手术,风湿性瓣膜病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手术等大型手术,使我市的心胸外科技术上了新的台阶;乳腺外科是他们发展的重点,2005年,乳腺外科率先在我市引进乳腺钼靶X光机,给广大妇女体检、乳房检查及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准确的方法。开展新辅助化疗技术、乳腺癌保乳手术等,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他们没有一刻停止发展步伐,目前正在引进乳腺微创旋切系统,以满足病人切口小、达到美容的效果的愿望。更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泌尿微创腔镜外科于两年前在全市率先引进了全球先进的超声吸附碎石系统(EMS),这对经皮肾镜手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和患者的住院时间,让难度更高的手术得以开展。
“一个专科的发展,如果没有新技术和人才的支撑就会落后。”外三科主任章光明说。
精湛的医术让奇迹频现
只有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才能为患者重新燃起生命之灯。外三科的医生心里清楚,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对于病人来说就是生的希望,就是活下来的勇气。也正是凭借这一点,外三科的医务工作者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11月22日夜晚10时许,一名年仅18岁的小伙心脏、右肾被刀刺伤送进第一中医医院。如果是在以前,心脏被刺伤的病人基本救不活。面对右心室两公分的刀口,以大外科主任张宏伟为中心的抢救团队没有放弃给病患生的希望。在抢救过程中,这名小伙的心脏停跳长达30分钟,医生们通过胸内心脏按压才让心脏复跳。经过4个多小时的抢救,终于把这名年轻的小伙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当几名医生脱下手术服的那一刻,每个人都汗湿了衣襟。
92岁高龄的吴先生身患前列腺增生,不能排尿。今年7月,经过患者家属的同意,医生钱永红拿出了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治疗方案。当他和几名医生商量具体的手术方案时,有的医生顾虑重重:“患者年龄大,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为什么不能选择风险小的膀胱造瘘?”这个问题一抛出,在场的医生都议论纷纷:“是啊,在医患矛盾突出的当下,我们是不是该规避风险,这么冒风险值不值?”“膀胱造瘘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如果手术能够提高他的生活质量,我认为是值得的。”经过激烈讨论,最终决定了电切手术方案。20多天后,吴老康复出院了,家属特意送来了“模范团队 医护榜样”的匾额。
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保乳手术也许是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案。身为乳腺外科专家,章光明清楚,女性捍卫自己身体的美丽,就像捍卫生命一样坚决。2005年,一名二十七八岁的施姓病人,生完小孩断奶后出现乳房胀痛的感觉。经过乳腺钼靶X光机检查,发现她的左侧乳房有一个0.5公分大小的病灶,怀疑是早期乳腺癌。细心的章光明在手术时发现了病变,果断地为其进行了保乳手术,清扫了腋下淋巴结,经过一系列治疗后,病人恢复较好,目前的乳腺形状甚为理想。这让一度绝望的病人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类似的成功案例在外三科数不胜数,他们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呵护着每一个患者的生命。
尽心护理收获脉脉温情
“桂菊花开满院香,温馨雅致誉名扬。窗明被洁倩医手,针准巡勤巧送汤。常与病朋聊护理,欣和家属赞优良。众人称颂雷锋在,喜看高梧栖凤凰。”在市第一中医医院10月30日的杏林文苑版面上,《赞外三科护理工作者》的一首小诗引起了不少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关注。
写这首小诗的是目前仍在住院的乳腺癌患者彭宏。今年48岁的彭宏家住武陵区,是供销系统的一名下岗职工。今年端午节,她发现自己的左胸出现了硬块,检查后确诊为乳腺癌,她择期做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目前正在医院接受第6次化疗。做手术的时候,彭宏手抖得特别厉害,一名护士及时握住了她的手,给了她信心,让她坚持到手术的最后。作为女性,无奈切除了左乳,这让彭宏久久不能释怀,心里怎么也过不去那道坎。“彭姐,您一定要接受这个现实,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如果心态不好,以后的治疗、化疗效果就达不到最佳状态。”护士长陈丽了解到彭宏的心理波动后,每天都陪她聊天,开解她、安慰她,这让彭宏特别感动,很快就走出了心理阴影。
“这里的医护人员对病人像亲人一样,照顾周到、体贴,每天都是笑容满面。”彭宏拒绝了亲人为她在深圳找的大型医院,说:“我哪都不去,我就在这里治,我只信任、依赖这里。”
精心的护理让病人收获了感动,也让护理人员感受着脉脉温情。随之而来的,是一面面表示感谢的锦旗和一口口溢美之词。
在外三科,医护人员除采取分床管理等管理措施以外,他们更注重病人的康复指导和心理疏导,重视病人的感受,帮助病人树立健康意识。针对病人身体上的不适、经济上的压力和精神上的担忧,他们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为了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他们开展清单解读活动,每天向病人解释清单费用。精心的治疗,周到的服务,让病人对外三科赞誉有加,今年第三季度,该科室被评为医院星级科室。
春秋迭易,岁月轮回。市第一中医医院外三科心胸乳腺泌尿病区的全体医护人员,正披荆斩棘向着一座又一座医学高峰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