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5-10-28 访问人数:6058 字号: T T

悠悠太阳山下,潺潺沅水江畔。从一名初出茅庐,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再到患者心中的好医生,同事眼中的好院长。在从医30余载的岁月里,他以勇立潮头,敢于争先的昂扬姿态,怀一颗“仁心”,用一双“妙手”,让无数患者重燃生活的希望;他以坚韧顽强,铿锵有力的步伐,攻克了骨伤学里的一道道难题,走出了一条医术创新,关乎民生的从医之路,实现了大医至精、大医至诚、大医厚德的汇聚融合。 他,就是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院长、骨伤科学科带头人邵先舫。 继承创新,开创骨伤科新局面 谈起从医之路,邵先舫说自己很难解释,究竟是一份什么样的机缘,将他的人生道路与从医之路紧密相连,从此将全部的激情与才华融入了对生命的追寻与探究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跋涉其间,无怨无悔。 天道酬勤,邵先舫深谙此理。1981年,自小成绩优异的他从学校毕业后,被顺利分配到了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骨伤科。当时的骨伤科曾是医院一块颇有名气的老招牌,然而随着医疗的飞速发展,曾经名噪一时的纯中医疗法呈现出举步维艰的态势,这让年轻的邵先舫焦急不已。1985年,他前往当时全国最具名望的骨伤科治疗中心—天津医院,师从于著名骨伤大师的门下,在全国高级骨科医师学习班进行了深造研习。学成归来后,邵先舫率领着一批年轻医生,将所学的医疗新技术、新观念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传统骨伤科注入了新的活力。 1988年,邵先舫被任命为医院的骨伤科主任,在他的带领下,原本陷入困顿的骨伤科拓展为2个科室,医院不足20平方米的手术室被扩大了。他先后在科室引进开展了“多功能支架加手法整复治疗复杂性骨与关节损伤”、“中西结合治疗顽固性腰腿痛”、“全髋置换术”、“红升丹加带血管蒂肌皮瓣转移治疗溃疡不愈合”、“股四头肌重建改良术”、“前后路手术治疗颈、胸、腰椎损伤及骨肿瘤、结核”等30多项新疗法、新技术。特别是率先在常德地区开展了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肌肉瓣转移治疗股骨颈骨折术,解决了传统术式中因供血不足造成股骨头坏死的难题,使治愈率由70%提高到了98%。 经过20多年的建设,现在的骨伤科已发展为创伤、骨病、手足、关节、脊柱五个病区,拥有260张病床,5个中医治疗室,5个专科诊室,1间药物研制室,正筹建常德市中医骨伤科研究所与SPF级实验中心。年收入达8000余万元。2011年9月,骨伤科顺利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审验收,成为湘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同时也一跃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设备最先进的骨伤科之一。 妙手生春,一切为了医疗事业 医学教育家张孝骞曾说过一句话:“病人以性命相托,我们怎能不诚惶诚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邵先舫认为,对待病人,容不得半点闪失,否则病人会留下终生遗憾。正是因为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他才能不畏艰难,一心赴救,不仅解人之痛,更能暖人之心。 一位来自灌溪的6岁小女孩,辗转多家医院求医无果。翻开一大叠的医疗记录,女孩父亲的双手都在发抖:“跑了好多地方还是弄不清原因,都说这里骨科好,再不行就只能放弃了。”邵先舫连忙鼓励道:“千万别放弃,我们一定会有办法的!”从孩子软软的鸭形步态上,邵先舫断定其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所致。2天后,一台复杂的盆骨旋转节骨矫正术加髋关节成形术漂亮完成,在定期复诊和精心治疗下,女孩得以顺利康复。 一位年仅24岁的常德姑娘,因不慎从3楼跌下,造成了第十二胸椎压缩性骨折并下半身截瘫,下肢知觉全无。在珠海某医院治疗了一个多月后,医生告诉她,暂无良好的手术方案可行。万念俱灰的家人将她从珠海接回,送到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继续治疗。经细致分析病情,制定诊疗方案,邵先舫谨慎采取了他从上海长征医院引进的最新固定方法,劝服病人接受了手术。术后没多久,病人下肢就有了知觉,现已康复的她,生活工作,皆如常人。 “他是一位好医生,看病认真仔细,没有架子,总是替我们着想。”患者一句发自内心而又非常纯朴的赞赏,正是对邵先舫多年来“恪尽职守,服务患者”行医准则的生动诠释。尽管工作非常繁忙,但他始终坚持每周星期一上午亲自坐诊,从省内外慕名而来的患者总是在候诊室排起长队。每次均需接诊60余名骨伤患者,延时下班早已习以为常。不仅如此,由他亲自挂帅的每周2‐3次骨伤科大型手术和全院病室查房1次已成为工作惯例,这在全省各大医院中堪称典范。 工作之余,邵先舫刻苦钻研,严谨治学,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治伤散修复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与研究》、《AQP在大鼠创伤软组织中的表达及治伤巴布剂的干预机制研究》获市级科研成果一等奖,《愈宽饮结合带旋骼深血蒂骼骨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多功能支架固定加手法整复治疗复杂性骨折》等课题获市级科研成果二等奖;《手术治疗颈椎病及外伤性截瘫》、《颈椎后路手术治疗颈脊髓神经损伤》等课题获市级科研成果三等奖。上台手术治疗骨伤科病例万余人次,抢救急危重病人千余例,成功率95%以上。在全国、省、市医学杂志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 百尺竿头,开拓进取再谱华章 回首自己走过的道路,邵先舫仍觉激情澎湃,感慨万千。如果说致力于骨伤科的发展,源自于他对本职工作的热爱,那么,与同仁合力打造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的品牌地位,则是他从医生涯中的另一个高度。 1993年,鉴于优秀的业务能力,邵先舫被任命为医院副院长,全面主持医院的医疗、科研、教学等工作,他积极着手技术创新与引进人才,开展多项科研项目填补了市级空白。2006年,邵先舫走马上任医院院长,此后的无数个日日夜夜,他始终以克己精诚、健行不息的精神奋斗在领导岗位上。2007年,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他难掩激动之情;2009年,他以高瞻远瞩之志,带领医院领导班子,集全院职工意愿,做出了兴建新医疗综合大楼的审慎决策,这一举措正是其多次强调的“我们必须走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相结合的品牌立院之路”建设方针的突出体现;2011年,骨伤科被评为全国重点专科,全新的国医楼投入运行,与装饰一新的济生楼遥相辉映,古色古香、雅致仁和的国医馆,汇聚了市内外优秀中医专家的名家诊室,倡导“不治已病治未病,预防为先”的治未病中心,整合湘西北地区中医药优势资源,致力于祖国传统医学科研与人才培养的中医药研究所等科室的崭新起航,谱写了医院最灿烂的历史华章。2012年,省级重点专科肛肠科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十二五”重点建设专科。不断发展中的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肩负着“传承岐黄精髓,弘扬国医文化”的使命,短短五年,便实现了业务收入3倍增长的高速发展,并相继获得“全国首批示范中医院”、“群众满意医院”、“百姓放心医院”、“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连续17年被评为市级“消费者信得过单位”,正欣欣向荣地走在“崇病人至上,以质量为本”的品牌医院道路上。而邵先舫也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全国中医医院优秀管理工作者。 在身体力行的医海生涯中,邵先舫时刻谨记着“大医精诚”古训,以兢兢业业的态度和孜孜不倦的努力,秉承兰茂风骨,传递杏林春暖。然而,无论是成为国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还是被选为“常德市十大名中医”;无论是获评市级劳动模范、“常德科技之星”,还是被授予“全国名中医师承导师”,在荣誉和光环面前,他常说的一句话却是:“我只是做了一名医生该做的事,荣誉带给我的快乐,不会比减轻病人病痛带给我的快乐更多。” 大道岐黄,薪火相传。邵先舫始终以殚精竭虑的行医之道,虚怀若谷的治学之道,春风化雨的管理之道和谦和敦厚的处世之道,践行着医者的使命,坚守、传承、发扬着国医精髓那千载不变的执着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