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常德骨伤科领域,市第一中医医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刘志军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三十多年的执业经历,大家给予了他这样的评价:“他是一名十分具有创新精神的骨伤医疗专家。” 近十几年来,他先后被评选为“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省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常德市名中医”、“市老年保健协会首席专家”、“常德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常德市十大杰出青年医务工作者”、“常德市‘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等称号。 作为我院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骨伤科学科带头人,刘志军无疑是骨伤科科研创新的领跑者之一。每一次外出进修,他都是瞄准最新的骨伤科治疗技术。他先后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医科大学三医院及德国Lubinus Clinicum等著名医院进修,实现了从传统的中医治疗到中西结合治疗骨伤的飞跃,他说他是和医院骨伤科一同进步成长起来的,每一次进修,他都要带回一、两门绝活,如率先在我市开展实施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颈椎病,前路单开门椎体成型术、经皮椎体成型术骨水泥灌注治疗骨质疏松椎体病理性骨折、颈外伤性高位截瘫、双膝人工关节置换、混合式骨外固定器在多发伤骨折早期的临床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等新技术十余项,为到我院就诊的每一位骨伤患者带来福音。 2008年12月,汉寿县太子庙镇涂家段村105岁的周老太太在家清扫坪地时不慎摔倒,造成右股骨颈骨折。在床上坐了一个星期后,当听闻我院骨伤科全省有名,周老太发话了:“我要动手术”!并坚持要来我院做手术恢复自理能力。刘志军教授亲自主刀,为其行了右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一周,周老太太恢复得非常好,已能在病房里站立和移步行走。此事经媒体报道,社会反响很大,不断有人点名要刘志军做手术。 2010年5月,来自韩国的赵老太太入住常德国际大酒店,准备次日清早启程去张家界旅游。不料外出酒店散步时被门口的一道台阶绊倒在地,动弹不得。被市第一中医院120急救车接到急诊室。经过CT扫描,发现老人第八胸椎椎体压缩性骨折,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按传统治疗方法需卧床三个月才能下床。刘志军得知这情况后,当即为其施行最新的T8椎体成形术(英文简称PVP),手术仅30分钟便成功结束,赵老太便能坐了起来,甚至还可以缓慢地走上几步。赵老太在异国他乡遭遇如此大起大落,悲喜交加,感慨万千,连声称奇。 临床实践的巨大成功为他撰写各类论文和科研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发表了“混合式固外固定器在多发伤骨折早期应用”《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侧卧位后路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并发症分析”《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等论文40余篇。在长期的临床科研实践中,以骨伤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邵先舫和刘志军为首的骨伤科团队先后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10项,其中《“治伤散”不同剂型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临床证候疗效研究》获2007年度常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愈髋丸结合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获今年常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现为骨伤科主任医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的刘志军,还坚持每周一专家查房、周二专家门诊,去年共主刀做了二百多台手术。他把所学的医疗新技术和经验又进一步的无私的传授给他的学生,先后培养了18名硕士研究生,他所带的学生现已成为骨伤科临床、教学及科研的骨干力量。师承效应带来的是共生效应,这个团队的成果又将他的人生价值升华到一个新高度,让一茬茬人才站在他的肩膀上看世界,培养出更多的骨伤科专业顶尖人才。 如今,获得第六届 “常德科技之星”后,刘志军想的最多的是,如何带领自己的团队在骨伤科领域取得更新的突破,创新科研、挑战自我,把最新最好的科研技术用于临床,用于每一个病友身上!(王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