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1-08-09 访问人数:974 字号: T T

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已近两年时间没有和父母团聚的王福美今年又要失约了。
王福美是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检验师,分子检测组组长,自7月28日常德市出现首例无症状感染者以来,全市展开了大规模的核酸检测。
一场分秒必争、昼夜不停的核酸检测战“疫”在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检验科打响,王福美也开始了早出晚归的生活,忙得脚不沾地。
“螺丝钉”们和不熄灯的实验室
王福美所在的第一中医医院检验科在全市大规模筛查期间负责核酸检测的有12人,从采样到最终出报告,核酸检测要经历样本采集、转送、签收录入以及样本提取、配置试剂、加样、检测等多个环节,由于核酸检测量巨大,这条“流水线”上的每个“螺丝钉”都经常身兼数职。
检验科的医技人员正在实验室里工作。
为了保证核酸检测结果及时准确,检验科实行了24小时轮转,标本最多的那几天,早班从早8点上到了晚上12点,中午班从上午10点到第二天凌晨2点,晚班从下午4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
然而,在巨大的检测量面前,准时上下班早已成了一种奢侈。
在实验室一坐就是12小时
每天早上七点,王福美总是早早地赶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准备标本转运箱,发放采样耗材,统计先一天的检测数据,接收标本。
工作期间,她会不断接到问询电话。
“我今天中午采的样,明天要赶飞机的,你们的核酸结果怎么到现在都没出来?”
“我没去过高风险的地方,怎么健康码也变色?”
“明明核酸结果都出来了,怎么湖南居民健康卡上看不到结果?”
……
类似的电话,她每天都能接到几十条,往往是这边才挂断,那边铃声又起,同时还有医院内部关于采样的咨询,她要不厌其烦地为大家解释,安抚他们的情绪。
夏天燥热,有的市民急躁起来态度并不友善,她还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获取大家对医护人员工作的理解。仅两天时间,原本清脆的嗓音变得沙哑,直到现在还没恢复过来。
王福美正在扫描核酸检测条码。
因为失声,不方便交流,她便穿上了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转入标本制备区投入核酸检测工作。
“每台仪器一批只能做94个标本,一天有几千管上万人次的检测,每天要做几十批”。由于人手有限,往实验室一坐,就是12个小时的坚持。
在这期间,要穿着全套防护服,佩戴N95口罩、护目镜与防飞沫面屏。为了最大限度节约时间,在标本激增的一天,她只吃了一顿早餐,24小时内滴水未进。等到脱下手套的那一刻,才发现双手早已发白浮肿。
王福美(左一)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进行核酸样本检测。
在幕后守护着平安
王福美是河北沧州人。2020年疫情爆发时,她在家只呆了一天就紧急飞回了常德参与抗疫。
今年她早早地买好了7月31日回家的票,不曾想复燃的疫情让这个美好的计划再度搁浅。
“每次打电话回去,他们都说自己一切都好,让我不要担心,让我照顾好自己……”近两年未见,深厚的思念之情让王福美忍不住红了眼眶,满腔话语哽咽在喉,再难言语。
由于她近一个月来的早出晚归,哪怕住在同个屋檐下,年幼的儿子都见不着妈妈,只能通过纸条和妈妈“通信”。有时画了几个卡通的“Z”,祝愿妈妈“晚安,做个好梦”;有时画了一杯热气腾腾的水,叮嘱妈妈“到家一杯水,明天不会累”,充满童稚的话语让王福美暖心之余,却也倍感心酸。
王福美将核酸检测样本送进实验室。
自核酸检测工作开展以来,医院检验科每日检测量日增,7月28日, 1094例;29日,4054例;30日,5037例;31日,6521例……到8月4日当天更是达到了顶峰,一天就检测了11283例。光是样本采集、签收录入的扫码动作,医护人员每天都重复进行了上万次。
带着对家人的愧疚和守护市民健康的责任,作为环节终端的检验技师,王福美和检验科的工作人员一起,默默坚守在岗位上,通过一份份标本和试剂担起了战“疫”的重担,在幕后守护着平安。
“儿子留言给我说,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他的这个愿望早点实现。”王福美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