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医生——记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杨模国

发布时间:2015-10-28  访问人数:1482  字号: T T

分享到:

“古月、谢晋、高秀敏、郑培民、罗阳……甚至还有金正日。”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全部来自一份恐怖的“死亡名单”,书写名单的黑手便是急性心肌梗死。“这种疾病的突发性、隐匿性、致命性非常显著,稍不能及时和有效救治,生命便无可挽回!”12月13日,记者来到市第一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该科主任杨模国教授将急性心肌梗死形象地比作“人体大地震”。所幸,在这位名医手中,一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辟了“绿色通道”。

心脏对于人体的意义无需多言。它在每分每秒为人体其它器官提供新鲜血液的同时,自己的正常运转也需要新鲜血液。心血管,就是心脏为自己提供能量的重要通道。一旦心血管堵塞、破裂或者出现其它病变,就会出现心肌梗死,人的生命将有可能戛然而止。“过去,只能通过药物或者开胸手术,效果并不理想,少数病人还不幸死在了手术台上。”杨模国介绍,刚从学校毕业时,他见过那样的场景,心情一度郁闷不已。

2002年,杨模国进入中南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主攻方向就是心血管疾病的新疗法。2005年,学成归来的他进入市一中医院创建心血管内科,开始积极引入介入手术治疗心血管疾病。杨模国介绍,这种手术是用导管将设备从患者手臂上的动脉血管进入,一直到达心血管,疏通血栓,用支架将血管支撑到合适大小,好比“打隧道”,为的是让血液顺利通过,从而使心脏恢复机能。这种手术快速、有效,而且不需要开胸、创伤小,患者恢复较快。不过,手术难度大、要求高,必须获得国家卫生部的审定和批准才有资格开展。市一中医院于2008年获准开展这项手术。当年3月29日,杨模国成功地完成了我市首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整个手术过程患者都处于清醒状态,还能和医生自由交谈,确保了手术的准确性。手术结束后的第二天,患者就可下床走动了。

随后,杨模国又继续钻研,获得了介入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资格,能同时具备这几种介入手术资格的专家,在全国都不超过一千位。作为学科带头人,他还带动科室多位技术骨干也掌握了介入手术技术。目前,全市仅有市一中医院等两家医院具有介入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资质。每年,市一中医院心血管内科要做近500例介入手术,到目前为止成功率100%。

病无常形,医亦无常胜。能保持这样高的成功率,杨模国一方面是靠精湛的技术,另一方面却又不仅仅是靠技术。“医生面对的不只是病,而是病人。”杨模国解释,他在湘雅医学院读本科时,一些老专家就经常告诫他们,病与人是不可分割的,医生既要治病也要治人,要以仁爱的情怀,去发现并关照病人的一切情绪、愿望。在日后的诊疗中,他秉持这一精神,十分注重与病人的沟通交流,总是能化解病人的心理包袱,选择恰当疗法给病人想要的效果。

市城区退休干部曾大爷患有心绞痛,且频繁发作,吃药也控制不了。以至于他不敢乘坐飞机,就连远在台湾的女儿结婚、生子也不能前去探望。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杨模国证实他多支冠状动脉严重堵塞,从而导致心肌严重供血不足,需要尽快手术。但曾大爷担心自己上了手术台就再也起不来,始终不肯接受手术。了解这一情况后,杨模国反复向患者解释病理,一方面告诉他,如不手术终将危及生命;另一方面,通过许多成功案例,消除了患者的恐惧。最终,曾大爷同意接受介入手术。现在,曾大爷每年都乘飞机前往台湾探望女儿和外孙。

“我认为医生有三种层次。”行医20多年,杨模国总结出自己对这一职业的见解:“一种是书本医生,就是说你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其次,是技能医生,就是说要有全面的诊疗能力,救治病人不慌神;而最好的医生应该是技巧医生,能通过经验的积累和自己的感悟,灵活运用各种技术满足不同情况患者的需求。”正是凭着那份“技巧”,杨模国才不仅能直通患者心脏,还能直通患者心灵。


微信扫码挂号

微信扫码挂号

支付宝扫码挂号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