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5-10-28 访问人数:1103 字号: T T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加之中医院的迅速发展,CT、磁共振等先进设备的引入,影像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工具,编程、分析、下诊断报告等,还得靠一群影像科医生,他们就像一个个侦察兵、工程师、全能王,为病人提供精准的诊疗报告。
从医近30年,从一名普通的医生到如今的影像科主任,对于滕银如来说,影像科就像是一个神奇的科室,可以观察到人体的每一个细微之处。这是他的兴趣,也是他视作一辈子的事业。
影像科是一个大综合,全身疾病都要懂,对自身的要求特别高,压力也特别大。“我记得有张疑难片,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了许久,干脆起床上网查询。”这样的日子不少,夜晚加班也成了习惯。“上个月平均一天要写100多篇报告,尤其是病房报告,只能靠晚上下班时间写,加班也就成了正常的事儿。”滕银如十分注重团队培训,在科室内开办了一个“影像讲堂”班,每天上午都坚持与同行进行沟通与交流。
滕银如告诉记者,当他通过影像发现了一例早期癌症病变,及时抑制病人病情朝恶性发展的趋势,那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时候,相比其他,他更欣慰每一次精准的读识和诊断。
在影像科室内,医生通过操作影像设备获得相关数据后,进行分析研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做出报告,使病人了解到自身器官的内在状况。滕银如说,影像检查不像使用傻瓜像机,一按键就可以,影像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报告的精确度。精确源于证据的支撑和丰富的经验,也源于认真和严谨。滕银如很忌讳在诊断报告中出现模糊的结论。他的严谨和准确判断力,使他在临床医生、病人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甚而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感”:片子一定要滕银如看过才放心。“2005年前,出一张片子耗时久,如今,一张片子出来的时间缩短至2到3分钟;以前只能看少数器官,如今肌肉、血管都能看清。”滕银如告诉记者。随着影像诊断水平的提高和医院知名度的提升,影像诊断中心也吸纳了不少人才,引进先进设备,能开展全身三维成像、全身血管成像、脑功能成像、全息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药物试验等高新成像技术。每天接诊达600余人次,每年完成X线、CT、MRI检查近10余万人次。已由传统放射学发展成为集常规放射诊断、先进影像诊断技术及介入治疗于一体的临床医学影像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