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5-10-28 访问人数:1976 字号: T T

找资料,给记者拿水,忽又起身去病房查看……忙碌的陈绍军让记者对他的采访许久才进入正题。然而,记者很快又发现,这位全市“十佳医生”和国家级重点专科的带头人并不善言谈,让采访几近窘迫。好在,要了解一个人的方法很多。在他的同事和患者口中,记者得知陈绍军从来就是一个“能力全面,少说多做”的全能行动派。
陈绍军1989年毕业进入一中医院骨伤科,除外出进修外从未离开,24年的临床经验和刻苦钻研,让他成为我市对骨伤疾病诊疗最为精通的医生之一。“他技术全面,对关节、脊椎、肿瘤、创伤等各类骨伤疾病都很在行,这在骨科门类越来越细分的今天是十分难得的。”作为陈绍军的学生,一中医院大骨伤科副主任李前对老师的“全能”一直佩服。李前告诉记者,就在此前一天,陈绍军上下午分别做了一台不同类型的手术,而一个月二三十台手术对于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在掌握全面技术的同时,陈绍军精益求精。多年来,他一直坚持研读中医经典著作,借鉴新技术、新疗法融会贯通提高自我,先后在省级、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2009年,他又去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修,引进关节置换新理念及方法,极大地提高了一中医院骨伤科关节置换水平和疗效。在髋关节置换和膝关节置换这样的大型手术中,由于他对人体解剖知识的熟悉,手术往往进行得干净利落,最快只需45分钟就可完成。护士们笑言,陈主任的手术大家都愿意跟台,因为工作“轻松”。当然,更重要的是手术时间短可减少患者出血量,让患者的术后恢复因此也变得相对“轻松”起来。
有如此医术,陈绍军却很是低调。在同事印象里,他的话不多,总是来去匆匆;无论寒暑,每天都提前一个小时上班;无论患者老幼、贫富同样尊重,从不收取病人红包。和他共事多年的江妮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一次,一位患者家属在手术前硬塞给陈绍军一个红包,陈主任拒收,但家属坚决不肯收回。无法,陈绍军只好接到了手中。几天后,手术顺利完成,他却悄悄将钱充到了这位患者的住院账户上。他事后解释,如果当时不收红包,病人一定不会安心,为了手术顺利进行,他只好权且接受。
因为经验丰富、能力出众,从2011年起,陈绍军担任了一中医院大骨伤科主任,统一管理下属的五个病区。在管理上,他延续了一贯的行动派作风,以身作则,“用制度管人,用数字说话”。每个季度,都在科室里评出病人多、费用低、投诉少的“星级医生”,予以表彰。在他带动下,“不多花病人一分钱”成为骨伤科上下遵行的铁律,受到广大患者好评。在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中,他组织科室成员进行了本科室重点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制定,规范了医生的医疗行为,最大程度发挥中医特色,实打实地提高了临床疗效。
采访快要结束时,记者向他送上“全能行动派”的雅称。他欣然接受道:“这个称号还有一个意思呢,我们搞骨伤科的,不就是要让患者全能行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