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5-10-28 访问人数:2646 字号: T T

在病人的眼中,他是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好医生;在员工的眼中,他是位务实创新的好领导;在广大市民眼中,他是骨伤科的权威专家。他的头衔有一堆,如"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学科带头人之一"、"湖南省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常委"、"湖南省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名老中医师承导师"、"常德市名中医"…… 而他自己谦逊地表示:“我是一个对医术有追求、科研不放松的医务工作者。”他,就是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常德市第一中医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骨伤科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刘志军。 妙手仁术,梅花香自苦寒来 谈起当年选择从医之路,刘志军感慨颇深。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出生于湘北小县城安乡的刘志军,爷爷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老中医,从小耳濡目染,他对治病救人的行医事业充满了热爱和向往,动乱年月里,家里珍藏的医药书籍成了他少年时代少有的极为提神的精神粮食。高中毕业后由于受家庭成份影响被剥夺了上大学的机会。他做过代课老师,做过橡胶厂的炼胶工人,做过酿酒工人,还当过一段时间的电工,直至1977年恢复高考,他才得偿所愿考上了常德卫校中医班。 1981年,年轻的刘志军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常德市第一中医院骨伤科,开始了他的行医之路。最初的欣喜很快便被一股躁动于心中的焦虑所替代。当时的一中医院规模小,硬件设施差,骨伤科虽然历史悠久,但仅采用纯中医手法治疗骨折,凡是出了血的骨折都没办法治。“这好比一个人只用一只腿走路,心里急啊。”不安于现状的刘志军开始接触西医,自觉走上中西医结合之路,他不仅要用两条腿走路,甚至要用两条腿跑步。 此后,刘志军不仅花大量时间深钻中医理论,并读完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的本科课程,还不放过任何一个外出进修,学习西医骨伤科治疗技术的机会。他先后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医科大学三医院及德国Lubinus Clinicum等著名医院进修。每一次外出进修,他都是瞄准国内外最先进的骨伤科治疗技术,钻研学习、汲取营养,实现了从传统的中医治疗到中西结合治疗骨伤的飞跃。“那时的条件有限啊,记得在北京学习时,从住宿地到进修医院要转3趟车历时1个半小时才能到,中午午休就在医院院子里的条凳上眯一会,但为了掌握先进的技术,这些不算什么。” 1991年,刘志军在北京进修创伤外科,经老师指点选定颈椎外科为主攻方向,一举掌握了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高位截瘫手术顽症。1992年学成归来的刘志军初试牛刀,河洑乡杨桥村的一位农民成了第一位受益者。那年5月,这位农民清早进城卖菜,遭遇车祸四肢瘫痪。到市一中医院求诊时,看到刘志军年纪轻轻,不太相信他能做好高难度的手术。刘志军只是说了一句:“你到别家医院去看看,如果没有医院收治,相信我的话就再来找我。”3个星期后,在多家医院碰壁的病人抱着一丝希望再次找到刘志军。在当时设备极为简陋的情况下,刘志军克服困难为该伤者施行了手术。10多天后,伤者下床走路,大小便恢复了正常。此事一炮打响,此后便不断有人点名找刘志军做手术。刘志军因此获得了当年常德市科技进步奖,经北京的权威专家评定,刘志军的医术填补了常德市医疗系统的空白,也填补了湖南省中医系统的空白。也就是从那时起,刘志军开始奠定自己在湖南省骨伤科领域的权威地位。 励精图治,医学高峰勇攀登 此后,刘志军和常德市第一中医院骨伤科一同飞速成长。作为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学科带头人,刘志军无疑是医院骨伤科科研创新的领跑者之一。他率领的团队率先在我市开展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颈椎病,经皮椎体成型术骨水泥灌注治疗骨质疏松椎体病理性骨折、颈外伤性高位截瘫、双膝人工关节置换、混合式骨外固定器在多发伤骨折早期的临床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等新技术,为骨伤患者带来福音。 2008年12月,汉寿县太子庙镇涂家段村105岁的周老太太在家清扫坪地时不慎摔倒,造成右股骨颈骨折,卧床一个星期后,不堪忍受其苦,慕名来找刘志军求诊,并坚持要求做手术恢复自理能力。因为周老太年岁太大,手术的风险性相当高,这就要求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前评估要相当精准,手术前,我们的心血管、麻醉方面的专家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受到考验的不仅是我,而是整个团队。”刘志军回忆道。结果刘志军带领团队30分钟就精准地完成了右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一周,周老太太就能在搀扶下站立和移步行走,老太高兴得像个孩子。这项手术创造了国内同类手术患者年龄最大的记录。 2010年5月,来自韩国的年近六旬的赵女士入住常德国际大酒店,准备次日清早启程去张家界旅游。不料外出酒店散步时被门口的一道台阶绊倒在地,动弹不得,被紧急送往市一中医院,被诊断为第八胸椎椎体压缩性骨折。赵女士的情况按传统疗法需卧床三个月才能下床,但赵女士为国外游客,3天内不离境的话整个旅行团会比较麻烦,而胸椎骨折在旅途颠簸中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刘志军得知赵女士的情况后,拍着胸脯说:“3天治好出院,没问题。”当时赵女士心存犹疑,中国小城市里的医生有这么高超的医术吗?刘志军当即为其施行最新的T8椎体成形术(英文简称PVP),手术一结束,赵女士便能坐起来,甚至还可以缓慢地走上几步。赵女士在异国他乡遭遇如此大起大落,悲喜交加,感慨万千,连声称奇。 而这种T8椎体成形术是一种脊椎微创手术,一些老年人常常会因为骨质疏松而脊椎骨折,传统疗法只能卧床休息,容易诱发各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这种手术以前在国内开展较少,刘志军也是看了国外的医学论文后开始钻研、摸索,并成为国内最早一批施行这种手术的专家,刘志军的这一绝活至今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临床实践的巨大成功为他撰写各类论文和科研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三十多年来,他勤于总结、勇于探索,先后发表了"混合式骨外固定器在多发伤骨折早期应用"《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侧卧位后路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并发症分析"《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等论文20余篇。单独或与人合作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10项。其中《"治伤散"不同剂型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临床证候疗效研究》、《AQP在大鼠创伤软组织中的表达及治伤巴布剂的干预机制研究》获市级科研成果一等奖,《混合式骨外固定器在多发骨折早期的临床应用》《益肾蠲痛汤并PVP治疗骨质疏松腰背痛的临床研究》、《活血溶栓汤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临床研究》等课题获市级科研成果二等奖;《手术治疗颈椎病及外伤性截瘫》、《臭氧注射配合盘龙七药酒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课题获市级科研成果三等奖。 民选院长,呕心沥血求发展 2002年,市一中医院搬迁新址,迎来了医院飞速发展的时期。就在那一年,医院实行了一个新举措,在全院范围内海选一个副院长,结果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刘志军众望所归,以绝对的优势成为全院员工推选出来的副院长。 上任之初,正值医院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他身先士卒,常常牺牲节假日加班加点,全身心扑在工作上,甚至身体出现低血糖等不适反应,他仍坚持工作。为适应现代医院管理的需要,具有丰富医院管理经验的他于2005年又在清华大学中国医院职业院长高级研修班学习一年,使自己的医院管理知识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分管的工作中大胆运用,以最小的投入相继建成了门诊、住院医师工作站及财务、病历、药事管理等实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医院管理现代化,对促进医院管理,优化诊疗程序,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分管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中,他坚持以医疗质量为核心,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他所分管的医院骨伤科从最初的仅有30张病床、用中医一条腿走路,发展成为至今有5个科室、近300张病床、用中西医两条腿跑步前进的全国重点专科,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设备最先进的骨伤科之一。 短短十年间,在刘志军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医院实现了从"二甲"到"三甲",从弱小到强大,业务收入10倍增长的高速发展。 身为医院常务副院长的刘志军,日常管理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仍然坚持每周一上午专家查房、周二上午专家门诊,定期主持骨伤科集体大会诊,集中阅片,对年轻医生耐心指导和现场示范,至今还每年坚持主刀一百多台手术。他还把毕生所学无私地传授给他的学生和年轻医生,先后培养了18名硕士研究生,他所带的学生现已成为骨伤科临床、教学及科研的骨干力量。 “繁杂的事物再多,在科研创新上我都不敢懈怠。”三十多年来,他获得的成绩令人瞩目,但各种炫目的光环并未令他止步。如今,他依然一如既往地带领他的团队在专业领域不断探索创新、挑战自我,把最新最好的诊疗技术用于临床,惠济天下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