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1-05-14 访问人数:1719 字号: T T

常德日报 5版 2021-5-12
本报记者 王浪 通讯员 吴秀英/文 陈欢/图
在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有一群闪耀着光辉的人,每天穿梭于医院的每个角落。她们承担着护理病人的重要职责;她们不是天生的“超人”,却在护理工作和医患关系中练就成了“超人”;她们不是明灯,却用穿越生死的温暖,幻化成炽热的烛炬,照亮患者前行的道路……她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护士。
今天是5月12日,是第110个国际护士节,同时也是现代护理事业创始人南丁格尔女士诞辰201周年。在这个富有意义的日子,让我们走进市第一中医医院,看看这样一群奋进、激昂、热情的白衣天使是如何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用实际行动坚守南丁格尔誓言的?她们又是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创新护理工作的?
积极探索
全院推行暖心护理服务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优质的护理服务是医务工作的优质保障。市第一中医医院现有执业护士总人数661名,2020年完成出院患者护理36502人次。护理病重患者3826人次、病危患者2761人次;完成特级护理22.48万小时,完成一级护理434.01万小时,完成危重患者抢救5736人次。
2020年是忙碌而充实的“战疫”之年,全院上下众志成城,疫情防控落实落细,全院有200多名护士主动请缨到抗疫一线参与疫情阻击战,更选派了夏沛瑶等5名护士驰援武汉,圆满完成抗疫任务。全年90余人次参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督查,紧紧守住医院的“防疫之门”,守住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之门”,实现了新冠疫情院内医护、病患“0感染”的目标。同时,医院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高效有序,展现了一中医人敢担当、有作为的时代风采。
医院护理部结合医院党委制定的《“暖心服务”活动实施方案》及部门工作实际情况制定《“爱在身边·从我做起”暖心服务护理工作实施方案》并在全院实施。实施过程中,护理部认真听取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意见,积极解决难点问题。同时,率先在常德地区开设网上护理专科门诊咨询,随时接受健康咨询。疫情期间,为群众提供专业指导,提升群众就医体验。医院各科室创新优质护理服务举措,将暖心服务贯穿到每一个护理细节,多措并举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如医院儿科为小患儿提供方便两用的折叠写字桌;外三科为每位患者床头准备口服药篮;肛肠科在每间病房添置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宣传板,供患者随时学习等。医院还为患者准备了花茶、雨伞、驱蚊包、母婴室等,让患者在就诊的时候感受到来自医院的暖心护理服务。
当然,医院的暖心护理服务还远不止这些。在医院内分泌风湿科、肛肠科、针灸推拿康复科等科室每天能看到护士带领患者练习“八段锦”健身操,这已经成为医院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了。原来,这是医院为了让住院患者心情愉悦,促进身体康复想出来的“妙招”。这不仅丰富了患者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弘扬了中医药传统文化,彰显了医院的人文关怀,也营造出了健康、积极、和谐的氛围。
自开展暖心护理服务活动以来,医院护理部收到不少患者的点赞,86岁的谭奶奶也是点赞人之一。2021年春节,医院骨伤科关节病区的病人大多已回家过年,住在病区27床的谭奶奶因肺部严重感染,手术安排在年后进行,不得不留在医院过春节。该科室护士偶然得知农历正月初一是谭奶奶86岁的生日后,便悄悄为其准备了蛋糕、鲜花、牛奶等,当天上午9时许,医院领导、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一起陪伴谭奶奶度过了一个温馨又特殊的生日。“谢谢!谢谢!……”谭奶奶笑容真挚,连连道谢。
据统计,医院全年住院患者平均满意率在95%以上,全院各护理单元共收到病人感谢锦旗130面,病人表扬信51封。
暖心的护理服务离不开过硬的技术支撑。去年10月,该院ICU护士携“人工魔肺” ECMO在事故现场成功抢救一位遇车祸生命垂危的31岁重度肥胖男士。他们携带着“人工魔肺”等神器,从ICU病房赶到事发现场并在第一时间开展抢救,让患者情况趋于平稳,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整个抢救过程,“人工魔肺”移动到了事故现场,这对施救护士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
就是这样的一个团队,2020年获得了“十三五”省级中医重点专科荣誉称号,成为全省三个获此殊荣的单位之一。去年7月份,ICU护士长左志玉参加常德市最佳临床护理实践案例竞赛,获二等奖;11月4日,医院关节科护士唐静、呼吸科护士王丹参加湖南省护理学会组织的全省康复护理技术竞赛,分别获竞赛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个人单项一等奖、呼吸功能训练个人单项二等奖,并获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
互联网+护理
打通护理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家就能换胃管、做造口护理、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铜砭刮痧……随着5月11日,市第一中医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签约仪式正式启动,以后常德市民可以在家预约上门护理服务。
据统计,2017年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3%。中国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约1.5亿人,占老年人总数的65%,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约4000万人。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服务常德市民,市第一中医医院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服务流程和安全保障机制,针对性地制定了目前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护士上门服务的制度、流程、消毒规范和医疗废物处理程序,正式启动“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
“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主要是以医院为主体,依托第三方服务平台,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主,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的上门护理服务。目前,该院可以提供伤口造口专科护理、管道护理、乳腺专科护理、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助产士门诊和母乳喂养咨询门诊、中医特色技术如铜砭刮痧、火龙罐等方面的护理。
市第一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钟发平表示,“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是医院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之一,要将服务项目品牌化,不断丰富服务内涵,更好地满足患者家庭护理服务需求,打通护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德术共修
让护理工作持续“升值”
翻开医院“十四五”护理工作规划,一幅德术双修的工作蓝图呈现在眼前:实现护士合理配置,形成人才梯队;加强护理专科建设,创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创建暖心护理服务品牌,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深化岗位绩效管理,保障护士权利待遇;拓宽护理服务领域,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加强科研敏学工作,在常德地区率先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开创社会、医院、护士三满意;形成护理服务医院和科室的“十大暖心服务亮点”;每个护理单元改造优化2个及以上的护理服务流程;每个护理单元患者满意率达到95%以上并持久保持……
同时,为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激励护理人员继续发扬爱岗敬业的好风尚,该院护理部还将用党建结合岗位职业教育,定期举行主题党日活动、上党课、学习分享红色小故事等系列活动,以此来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进一步激励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工作中继续发扬先辈们敢于拼搏、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
在昨日召开的市第一中医医院2021年“5.12”国际护士节表彰大会上,钟发平寄语医院护理同仁,要及时更新护理理念,应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尤其是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入,医院新址在建面临新发展的关键时刻,更加需要每一位护理人员勤练专业技术、提升专业素质、保持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医院发展持续发力。希望护理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要认真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要务必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态度,务必保持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作风,继续崇尚科学、传承责任、尊重医患、以院为家。
未来,市第一中医医院护理工作将秉承“患者中心,员工至上”的指导思想,做实基础护理、做精专科护理、做美人文护理,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同时,成立常德地区人文心理专委会,关注在职护士和患者的心理健康,推进中医优质护理工作向纵深发展,塑造护理特色品牌,让护理工作持续“升值”,给患者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用心守护生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