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0-03-14 访问人数:1275 字号: T T

常德晚报 1版 2020-2-27
■本报记者 黄媛媛 通讯员 吴秀英 游运舸
最近,我市确诊患者治愈出院的利好消息频传。特别是在中医专家介入治疗后,大量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痊愈,治愈率迅速上升,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中医成为了打赢防疫阻击战不可或缺的坚实力量,并形成了中医防疫的“常德经验”。
为什么我市中医防疫如此高效呢?2月25日,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中医专家组组长、市第一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刘威介绍了自己的治疗经验。
经验一:全面覆盖广参与
除了一名9个月大的幼儿及一名孕妇外,市二医院里的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医务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全部服用了中药。这是中医专家组实行中医全面覆盖的一大成果。
刘威告诉记者,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谓“正气”,就是人体的免疫力、抵抗力,而扶助正气的方法,主要着眼于心身的调养。为此,他借用了顾植山老师拟定的庚子春养生防疫方,益气固表、养阴润燥、和中化湿,用于有感染隐患的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可明显增强其免疫力,而且反馈口感很好;对于疑似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选用庚子年一之气正阳汤,防微杜渐,阻止病情进展或加重。
经验二:一人一方重细节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对于确诊有症状的病人,中医专家组从细微之处入手,根据每个患者的年龄、体质、基础疾病、症状体征尤其是舌象等,开出了一个个“个性处方”。“一人一方”成为中医防疫的一大特色。
37岁的黄女士连续高热气促12天,腋温持续39度以上,精神、食欲欠佳。刘威为患者查房后,果断为其开出两付麻杏石甘汤,同时加用健脾益气之品,其中生石膏用量60克。此外,小组成员还自带药罐,手工先煎,严格把控火候、水量与煎煮时间。简简单单的8味药,黄女士服下一剂后,体温当天下降,两剂后不再发热,继以降气化浊、和胃养心之药10剂收工。2月20日,黄女士的症状完全消失,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最终康复出院。
经验三:特色治疗显奇效
中医的特色就在于疗效。为求疗效最大化,刘威首次诊治就进入隔离病房,面对面诊查患者,获得最精准的第一手资料,集体商榷处方。
李先生是一名重症患者,无明显发热,但是咳嗽喘促明显,稍微活动就呼吸困难,肺部感染严重。2月8日,刘威诊查后,认为应该肝肺同治,疏泄气机、调和表里、肃肺平喘,并为其开出了处方。
“医生你这个中药的效果真是太好了,我喝下去不久,腹中咕噜一阵响声之后,全身通透舒畅,再也不喘了。明天出院你帮我再开一些带回去服用……”复诊时,李先生很是激动兴奋。
经验四:跟踪病情勤调整
每日随访是中医专家组诊治患者的重头戏。每天,专家们都要通过电话、微信视频,跟踪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和症状的改变,随时调整处方用药。
“新冠肺炎病人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可怕的特点,就是病情进展迅速而且突然变化,有时候前一天患者还症状轻微,第二天也许就急剧加重,甚至转lCU,上呼吸机了。所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非常重要,否则会连调整治疗的机会都没有。”刘威告诉记者。
经验五:中西结合常沟通
每天,中医专家们都要参与交班及病例讨论,与西医治疗方案互通有无,无缝对接。尤其是针对重症病人,在与西医专家的合作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一名郑姓患者大便每日5次以上,西医专家要求中医参与会诊,刘威查看病人后采用健脾化湿、升清降浊之法,问题马上得到解决;另一患者,全身状况差,口干乏力明显,白蛋白最低时只有25g/L以下,刘威采用大益真元、气阴双补之法,其中西洋参另煎兑服,少量多次服用,结合西医营养支持治疗,患者症状及全身状况很快改善,转入普通病房。
采访结束时,刘威说,目前疫情形势仍很严峻,丝毫不能松懈,还要继续努力,团结一致,以取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