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晚报】一位援藏医生的感悟

发布时间:2019-09-27  访问人数:1113  字号: T T

分享到:

常德晚报 4版 2019-9-24

  ■常德晚报记者 蒋文辉 通讯员 王新 彭薇凝

  从作为患者在病床上接受手术,到穿上白大褂为患者做手术,两者之间的转换只有两天。这位不同寻常的医生,就是援藏医生龚政林。

  1970年出生的龚政林是市第一中医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2018年3月9日,他作为卫生援藏干部人才,来到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藏医医院麻醉科,担任麻醉科主任一职,从此给人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近日,援藏结束回到常德的龚政林这样说起自己的感悟:“去西藏做医疗援助,不是享乐的,也不是镀金的,是实实在在去奉献的。”

  刚进藏时,失眠、呕吐、胸闷……一系列因缺氧带来的高原反应,让龚政林和援藏同事们饱受困扰。但龚政林觉得自己来西藏是肩负着重要责任的,不能因为身体不适就无所作为,于是他迅速调整自己的心理、身体状态,融入当地的医疗工作。

  2018年8月,山南市藏医医院迎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患者是名80岁的藏族奶奶,双目失明10余年,久治不愈需要手术。但老人的心脏情况不好,心脏B超显示心脏4个瓣膜都关闭不全,手术风险特别高。医院向患者家庭说明了手术的高危风险,但患者因十几年的失明痛苦,强烈要求手术,同时家属的手术意愿也十分强烈。龚政林判断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手术麻醉风险较大,但他还是冒险为老人做了麻醉。最后患者康复出院,重见光明。有人问龚政林,冒这么大的风险实施麻醉,你们不担心吗?龚政林说:“在援藏期间,把医疗安全放在第一位是不错,但也不能无所作为,总要为西藏做点什么!”

  2018年9月,龚政林累倒了,他因患腮腺混合瘤倒在病床上,在藏医医院接受了手术。住院治疗期间,他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担心自己的缺席会影响医院正常工作,一方面觉得援藏的时间很珍贵。他仅仅休息了两天,就脱下病号服,换上了白大褂。 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龚政林工作起来很拼命,大部分时间在手术室度过,援藏期间共完成麻醉600多台次,从未出现一例医疗差错。除了日常工作,他还先后4次参加山南市市区义诊,两次下基层送药,为县医院的医疗人员开展急救基础知识培训。

  援藏期间,龚政林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深入了解藏医医院麻醉科的基本情况。他针对性地在科室讲课,手把手指导当地医生同事,进行经口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椎管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动静脉穿刺技术等各项操作。特别是经鼻气管插管技术,填补了医院的相关技术空白,更好地满足了口腔患者的手术需要。“我总想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多地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藏医医院的医生,打造出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更好地为西藏人民造福!”

微信扫码挂号

微信扫码挂号

支付宝扫码挂号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