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三伏天即将来袭 冬病夏治正当时

发布时间:2019-07-08  访问人数:1007  字号: T T

分享到:

常德日报 4版 2019-7-4

  俗话说:“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三伏天对于体弱虚寒的市民而言,是一年中调理身体最好的时机了。随着中医冬病夏治的调理方法逐渐被大众接受,在三伏天里敷贴三伏贴、刮痧、针灸、推拿,已经成为不少市民养生调理的不二选择。

  现在即将入伏,冬病夏治已经全面开始。7月2日,记者特意采访了市第一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刘威,请他来解读这个传统中医项目。

  天人相应  春夏养阳

  近些天,记者在我市几大医院特别是市第一中医医院看到,前来进行冬病夏治预约咨询和诊疗的市民挺多。“还有几天就要入伏了,现在进行治疗最有效,我今天一早就特意过来了。”在市第一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市民申吉林(化名)刚刚进行三伏灸出来。

  据该院治未病科医生们统计,高峰时,每天进行冬病夏治的人数可达上千人。“主要还是因为冬病夏治对不少市民来说,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该科的一名护士说,他们最近一段时间工作量明显增多,每天忙个不停。

  那么,都有哪些冬病适合夏治呢?为什么在冬天高发的疾病,夏天治疗反而是最佳时机呢?刘威介绍,冬病夏治,顾名思义是指在寒冬季节容易发作或病情加重的疾病在夏天进行治疗,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冬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体虚易感、过敏性鼻炎、寒型胃肠炎等。

  冬病夏治是有理论依据的。刘威告诉记者,这种历史悠久的疗法起源于“天人相应”的医学理论和“春夏养阳”的治疗法则。患有冬病的人多属于阳虚体质,而三伏天是自然界阳气最旺同时也是人体阳气最盛之时。在三伏天里,采取一系列中医的办法,能够调整机体的内在平衡,达到补充阳气、祛邪外出的目的,从而使冬病的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得到明显的改善。

  四种手段  对症下药

  记者了解到, 三伏天是从二十四节气的小暑后开始,横跨小暑、大暑、立秋三个节气,分为初伏、中伏、末伏,今年7月12日入伏,共40天。

  “冬病夏治有很多种治疗方法,其中三伏贴的影响最大,一般是从初伏开始,一直持续到末伏完毕,均可以治疗。”刘威告知,今年的三伏贴与以往有所不同。以前,市第一中医医院采用的是综合方,今年开始实行分病选方,大大加强了治疗的针对性。如成人分为慢性咳喘、体虚易感、脾胃虚寒、宫寒肢冷、关节疼痛、过敏性鼻炎6种病症,小儿分为脾胃疾病、体虚易感、小儿咳喘3种病症,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不同药方,有效避免了一方多用,一方滥用。同时,五运六气提示今年湿气更重,故医院实行三伏贴配合三伏刮、三伏灸和三伏推,这4种治疗手段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共同发挥整体作用。

  注意禁忌  注重养生

  冬病夏治并非就能“包治百病”,刘威提醒,虽然老人、中青年及儿童均可进行三伏贴敷,但冬病夏治仅针对虚寒性体质,一般来说,发烧、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糖尿病、热型关节疼痛等人群,都不适合进行冬病夏治。刘威建议,市民进行穴位贴敷时应注意以下3个方面:一是不能吃冰淇淋等冷品;二是饮食宜清淡,不吃牛肉、海鲜、韭菜等发物,以免影响疗效;三是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忌长时间吹空调。

  同时,在夏季养生方面,中医认为,天人相应,无厌于日。刘威建议,夏天时不要看到太阳就躲,要适当晒晒太阳;其次,夏天要多喝温水。夏季是一年当中排湿排毒最重要的时机,多喝温水可使沉积在体内的毒素湿气随着汗液排出体外。

微信扫码挂号

微信扫码挂号

支付宝扫码挂号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