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1-12-01 访问人数:2122 字号: T T

长期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受损严重
这时该怎么办呢?
近日,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肾病科成功开展院内首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标志着我院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术迈上新的台阶。
10月29日,63岁的老张因“血肌酐升高1年,气促20天,加重2天”收入我院肾病科住院治疗。
老张有20多年的糖尿病史,还患有冠心病。早在今年1月,他就进行过右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右桡动脉-头静脉),但他在出院后没有进行规律复查,本次入院后,管床医生葛资宇发现老张自体动静脉内瘘震颤弱,杂音不明显,考虑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
肾病科主任杜安民结合老张病情,决定为他进行PTA手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术中造影显示内瘘周围及肘关节远端静脉完全闭塞,强行血管扩张,失败可能性大,导致血管破裂等并发症。慎重考虑之下,只好放弃PTA。行右上肢动静脉血管超声显示:右上肢动静脉(肱动脉、贵要静脉)直径分别为4.5mm和3.5mm,血流充盈好,连续流畅,经与家属商议后,决定改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术前规划人工血管体表路径。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最大的挑战是人工血管与患者自体血管间的吻合。人工血管的直径较宽,进行血管吻合时,所用的针线直径只有头发的五分之一不到,非常纤细,吻合时需要围着血管四周缝30~40针,每两针之间的间隔需控制在1毫米以内,缝合口容易出血、急性血栓形成栓塞,导致手术失败,这对主刀医生是个很大的技术考验。
在杜安民主任指导下,由向家强副主任医师主刀,将人造血管与自体的动脉和静脉血管进行吻合,为老张构建出一条“生命通道”。术后,老张两个吻合口血流通畅,内瘘震颤明显。
缝合动脉端及静脉端,血管杂音明显。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在我院的成功开展,为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种方便的血管透析通路途径,帮助血透患者提高了生活质量。
人造血管是一种可以进行反复穿刺且组织相容性很好的软管,将它吻合于动静脉之间,并埋在前臂皮下,进行血液透析时可以直接穿刺人造血管。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适用于自身血管管径太细,不能进行直接造瘘,或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失败的患者。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在手术后2-4周即可使用,且生物相容性好、口径和长度可以任选。